南京溧水:“两张图+网格员” 强化苗木行业税源监管
发布时间:2025-09-04 20:02 | 来源:国家税务总局南京市税务局 | 字体:[ 大 ][ 中 ][ 小 ] | 打印本页 | 正文下载 |
近日,国家税务总局南京市溧水区税务局在开展典型行业经营趋势分析时,发现了一个怪现象——建筑业、市政工程等行业的开票量减少,但是与之配套的苗木企业销售额却明显增加。通过比对分析种植规模与苗木产量,该局发现在同样的种植规模下种植相同苗木,部分苗木企业的销售额明显高于同类企业,存在用外购农产品充当自产农产品销售、虚开自产农产品免税发票的嫌疑。
为此,溧水区税务局对辖区内从事苗木种植的企业开展行业规范辅导,建立“土地流转租赁信息动态图”和“苗木税源风险信息全景图”,掌握苗木种植企业土地持有情况,确定其自产苗木数量合理区间,识别相关异常数据,精准锁定潜在税收风险。
监管之难
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多为丘陵地带,适宜植被生长,汇集了200多家苗木种植企业。近年来,自产自销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减免等政策相继推出,降低了苗木行业的经营成本,有力助推当地农业现代化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。
“因为农户经营分散程度高,苗木种植户、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租赁土地面积、土地用途、租赁关系等信息不断变化,所以税务部门难以实时准确掌握税源信息,这给苗木行业监管带来较大挑战。”溧水区税务局党委委员、副局长丁建华说,“加上部分农业企业合规意识弱,对优惠政策理解不到位、适用不规范,增加了税收风险。”
根据政策规定,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,下游企业(一般纳税人)凭借农业生产者开具的发票可以按9%(深加工可加计1%)计算进项税额抵扣。上游免税,下游可抵扣的政策,增强了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。但是,一些企业通过虚假交易、以外购代替自产等方式,帮助下游企业虚抵税款的情况时有发生。
“两张图”破题
针对以上问题,溧水区税务局建立“1+2+N”信息交换机制,以便准确掌握苗木行业税源信息。“1”即税务部门,“2”即与苗木行业直接相关的农业农村和土地流转部门,“N”即行政村(社区)。该局牵头,与农业农村和土地流转部门加强沟通,同时发动多个行政村(社区)网格员力量,开展多部门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,全面畅通信息动态变化交流渠道。目前,该局已获得全区8个街道300余块用于苗木种植的土地租赁信息,初步形成完整的“土地流转租赁信息动态图”,准确掌握苗木种植企业实时动态。
“依托与外部门的信息交换,我们可以全面掌握辖区苗木种植企业土地租赁、流转情况和苗木种植情况。”溧水区税务局税政一科科长文生超说,“为实现动态信息归集,我们还在局内各税源管理科所设置一名苗木行业网格员,定期更新整理苗木种植企业各项基础信息,通过内部‘一户一档,定期归集’的集约化管理,建立内外双循环的工作机制。”
掌握基础信息后,该局从苗木行业全链条出发,依托征管系统、江苏省大数据平台,比对分析苗木种植企业自产农产品免税发票开具情况,对疑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,形成“苗木税源风险信息全景图”,方便精准识别异常数据。全景图涵盖苗木种植企业开发种植面积、销售单价、销售品种、销售金额、交易对象等7项风险指标。在日常运行中,一旦发现指标触发阈值,便会锁定图中对应的风险信息,后转由苗木行业网格员人工核查确认,并向企业出具风险提示指引,督促企业自查立改。
人机智联
依托苗木行业涉税风险监管“两张图”,溧水区税务局对全区苗木种植企业开展全面摸排,并持续更新数据,不断完善风险指标建设,触发风险后安排专人进行核实沟通,引导企业整改,打造了一个“归集—处理—反馈”的全流程闭环监管生态。
日前,该局税务干部在实地走访中发现,某园林公司可能存在苗木销售量与土地持有情况不匹配、销售的苗木单株价格明显偏高、交易对象单一等情况。该局第一时间通过“土地流转租赁信息动态图”,核实其实际土地持有情况,同时对照“苗木税源风险信息全景图”7项指标,对企业相关数据进行比对分析,锁定风险问题,并组织核查。经核实,该园林公司确实存在上述问题,税务部门立即开展合规辅导,引导公司开展自查整改,最终企业补缴税款30余万元。
通过信息核查和模型筛查相结合的方式,今年溧水区税务局累计督促60余户企业开展自查整改,共补缴各项税款130余万元。
此外,根据企业的不同风险情形,溧水区税务局积极开展分类处置。对种植规模较小、会计制度不健全、政策适用不清楚的企业进行合规辅导,制作“涉农税收优惠政策一本通”“自产农产品免税发票开具要点小贴士”等宣传手册,引导企业合规经营。对种植规模较大、种植种类多、交易对象复杂的企业,该局安排专人定点定期联系,为其实时解决个性化问题,同时宣传虚开发票问题的严重性,讲明主动合规的必要性,有效规范苗木行业自产免税农产品发票的开具,防范自产农产品行业的税收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