赣榆:苏税先锋 奋进有我|蒋春霞:爱心铸魂税务蓝,霞光映暖振兴路

发布时间:2025-09-30 09:57访问次数:来源: 交汇点新闻字体:[ 大 ][ 中 ][ 小 ]打印本页正文下载

在连云港市赣榆区税务局,有这样一位默默耕耘、无私奉献的税务人——蒋春霞。她不仅是“爱心妈妈”团队的中坚力量,二十余载如一日,用爱为困境学子点亮希望之光;更是乡村振兴路上的“领头雁”,以实干精神引领石沟村实现美丽蝶变。从资助贫困学子到扎根乡村扶贫,她始终以“为民服务”的初心为底色,将税务人的担当与大爱融入每一件实事,成为新时代税务系统“为民服务”的生动典范。她所在的赣榆区税务局“爱心妈妈”团队获评江苏“时代楷模”,她个人也因在乡村振兴中的突出贡献,被村民亲切称为“石沟村里的霞光”。

爱心续航:以“妈妈”之名守护成长

“妈妈,是世界上最温暖的词,而我想让这份温暖,照进更多困境孩子的人生。”这是蒋春霞坚守“爱心妈妈”使命的初心。自1999年加入赣榆税务“爱心妈妈”团队起,她便用点滴行动为孩子们筑起希望之墙,见证着爱心从“单点帮扶”到“接力传承”的蜕变。

20年前,高一学生柳传森的困境让蒋春霞揪心:自幼家庭困难的他,每到饭点就躲在宿舍啃煎饼卷咸菜。“爱心妈妈”团队当即伸出援手,不仅每月送去生活费,更记住了他最珍视的“妈妈味道”——小时候母亲买过的月饼,此后三年从未间断。这份温暖支撑柳传森考入理想军校。2015年他带着未婚妻专程送来喜糖,一声“妈!”让蒋春霞热泪盈眶。而这份爱早已生根:柳传森转业后在杭州组建“飞驰人生”爱心助学骑行队,女儿小名取为“小月饼”,立志将爱心延续下去。

这样的故事还有许多:2003年,她为父亲重病、濒临辍学的田平平全程资助,如今田平平不仅成家立业,更主动加入公益队伍;在石沟村,她帮扶重组单亲家庭刘杨凤一家,带5个孩子参观科学馆、做心理疏导,帮他们实现小心愿。二十余年来,“爱心妈妈”团队完成三代接力,帮扶对象从贫困女孩扩展到全体困境儿童,内容从物质支持延伸到精神、学习全维度。团队累计捐款捐物380万元,助力近100名孤儿完成义务教育、200余名学子考上大学,还走出连云港,赴云南、新疆、贵州开展帮扶,事迹被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。

乡村蝶变:以“第一书记”之责扛起振兴

2018年5月,蒋春霞主动请缨,成为赣榆区黑林镇石沟村“第一书记”。初到村里,她便直面重重困境:这里是省定经济薄弱村,125户低收入家庭占全村近一成,没电、没水泥路,还是全区有名的“上访村”。她用20天踏遍全村,摸清症结,从夯实基层党建入手,带领党员强党性、聚合力,让村党组织成为脱贫攻坚“主心骨”。

解决出行难是她要做的第一件事。她四处协调筹集20万元资金,建成1062米的“通山大道”,不仅结束了村民“雨天踩泥”的日子,更打开了企业进村投资的大门。深知“兴产才能富民”,她放弃春节团聚奔走找项目,结合村情建成以新品种苹果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基地。2020年底,基地利润超300万元,带动200余名村民就业,村民周文玉夫妻每月能挣4000多元,笑称“家门口挣钱就是好”。她还推动全市首家税务“蓝莲花”农家书屋落户石沟村,筹建“乡贤广场”与“乡村大舞台”。面对历史上访问题,她逐户走访解难题,让“上访村”变身“政通人和村”。

两年间,石沟村旧貌换新,泥巴路变水泥路,水库大坝翻新,路灯点亮街巷,2020年村民年均收入达1.6万元,外出务工者纷纷“归巢”创业。2020年她任期将满时,村民联名写满红手印的“留任请求书”与锦旗是对她1000多个日夜付出的最高认可。村民们说:“蒋书记就像大吴山的霞光,暖到了我们心坎里。”

薪火相传:以“税务人”之担当续写荣光

从“爱心妈妈”到驻村“第一书记”,蒋春霞的岗位在变,但“为民服务”的初心始终未变。她常说:“新时代楷模精神,从不是惊天壮举,而是平凡岗位的坚守,是日复一日的耕耘。”在她看来,自己只是千万税务人中的普通一员,所做的一切,都是在践行税务人的担当与使命。

在她的感召下,赣榆税务“爱心妈妈”团队不断壮大:从最初几人倡议到三代人传承,从本地帮扶到跨省送温暖,先后荣获“江苏省十佳巾帼志愿服务队”“江苏时代楷模”等荣誉。她所在的赣榆区税务局,也凭借这份担当斩获“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”“全国巾帼文明岗”等100多项荣誉,让“税务蓝”成为群众心中“可靠”“温暖”的代名词。

蒋春霞始终以赵新玲同志为标杆,她说:“赵大姐退岗不褪色,我们‘爱心妈妈’就要从黄海之滨到乌蒙之巅,续写税务大爱。”如今,第三代“爱心妈妈”已接过接力棒,年轻税务干部主动加入帮扶,爱心焕发新活力。对于未来,她满怀信心:“我愿做一道冲破黑暗的霞光,更相信无数税务人的爱会汇聚成万道光芒,托举希望。”
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