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新:苏税先锋·奋进有我|张媛:以税护江 用行动践行为民初心

发布时间:2025-09-29 14:03访问次数:来源: 常州高新技术开发区(市新北区)税务局字体:[ 大 ][ 中 ][ 小 ]打印本页正文下载

在长江常州段的生态治理进程中,有一位税务干部始终奔波在一线,她就是常州高新区税务局的张媛。从走访沿江企业解读政策,到帮助退捕渔民解决生计难题,再到走进校园普及绿色税收知识,作为众多参与者之一,张媛用扎实的行动践行着税务人的责任与担当。她先后获评“江苏省税务系统‘四好党员’”“常州市青年岗位能手”等称号,在今年江苏省税务系统“苏税先锋、奋进有我”攻坚创效活动中,荣登“崇德尚廉榜”。

走企业解难题,推动绿色转型

过去,长江常州段部分区域化工企业聚集,厂房沿江而建,生态环境面临不小压力。作为常州高新区税务局团委书记,张媛主动扛起责任,带领“税之滨”党员突击队,一家家走访沿江的化工企业,算起了“环保账”和“税收账”。

“税务部门还管环保的事?”走访中,不少企业负责人都有这样的疑问。为了让企业真正理解绿色税制的意义,张媛和团队没有急于宣讲政策,而是先坐下来听企业的难处——环保设备投入高、转型期间效益受影响、政策细节不清楚……他们把企业反映的问题一条条记下来,最终梳理出生产经营、政策适用、转型规划3大类共85条问题。针对这些问题,团队不仅编制了通俗易懂的《绿色税收政策指引》,还为每家企业量身定制解决方案。

国能常州发电有限公司曾对环保改造有些犹豫,“买设备要花不少钱,短时间看不到回报,我们心里没底。”公司财务人员倪晔回忆道。张媛得知后,多次上门,拿着政策文件一条条讲解:“只要大气排放浓度降到标准值的50%以下,环保税就能减免。你们算算,改造后不仅能减少污染,还能省不少税,长期来看很划算。”在她的耐心沟通下,企业终于下定决心升级设备。改造完成后,企业不仅排放达标,还享受到了300余万元的环保税减免,真正尝到了绿色转型的甜头。

在多部门协同推进下,沿江1公里内23家低质低效企业顺利完成转型,45家化工企业被安全拆除,腾出的3600多亩土地重新种上了绿植。如今,长江常州段的生态岸线占比达到80.6%,在全省位居前列,曾经的“化工岸”变成了如今的“生态岸”。

助渔民稳生活,筑牢民生底线

长江禁渔政策实施后,退捕渔民的安置问题成了重中之重。“不让捕鱼,我们以后靠什么生活?”“我都40岁了,没别的技能,找工作肯定没人要。”在渔民集中安置点,张媛听到了太多这样的担忧。她深知,绿色发展不能只靠政策推动,必须让渔民真正受益,才能赢得大家的支持。

“渔民的事,再小也是大事。”张媛积极参与由多部门联合开展的渔民信息摸排工作,协助登记119户渔民家庭的就业意向、技能水平、社保缴纳情况等12项信息,建立动态台账。针对渔民最关心的社保问题,她和团队制作了《社保缴费明白卡》,用“缴多少、怎么缴、能享哪些补贴”这样直白的语言,把复杂的政策讲清楚。为了方便渔民办理业务,他们还把“宣传辅导站”搬到了安置点,定期现场讲解养老保险、医疗保险政策,手把手教渔民通过手机APP、网上平台完成缴费。最终,119名退捕渔民全部参保,彻底打消了大家的“养老顾虑”。

解决了社保问题,就业难题又摆在面前。张媛想到,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吸纳就业的重要力量,于是她主动对接辖区内企业,推动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税费政策落地,鼓励企业优先录用退捕渔民。同时,她还根据渔民的技能特点,帮忙对接水产养殖、物流运输等岗位。渔民老李之前靠捕鱼为生,没有其他技能,张媛了解到他踏实肯干,便牵线联系了一家物流公司,帮他找到了货车押运的工作,月薪4000多元。“现在有了稳定工作,心里踏实多了,感谢张书记帮我们找活路。”老李感激地说。

截至目前,54名有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渔民全部实现转产就业,其中32人通过张媛和团队的牵线找到了工作,真正实现了从“水上漂”到“岸上稳”的转变。

做宣讲传理念,播撒绿色种子

“环保税到底是怎么保护绿水青山的?”在龙城小学的课堂上,一名学生举手提问。张媛没有直接念政策条文,而是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案例:“比如工厂如果排放污水、废气,就要缴纳环保税,排放得越少,缴的税就越少。这样一来,企业就会主动想办法减少污染,咱们的空气和水就会越来越干净。”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地理解,她还和大家一起动手绘制环保手袋,在画笔飞舞间,绿色环保的理念悄悄住进了孩子们心里。

“以前给孩子讲环保,总觉得没抓手,张老师的课让孩子们既能玩又能学,我们老师也跟着学到了不少税收知识。”龙城小学的王老师说。这是张媛探索“志愿活动+绿色税收”宣讲模式的一个缩影。入职以来,她一直想着怎么让绿色税收政策走出办公室,走进更多人的生活。除了进校园,她还联合环保、公安等部门成立公益联盟,设计了“滨江税务所——长江大保护纪念馆”特色宣传路线,邀请市民实地感受长江生态变化,了解税收在环保中的作用。

去年,张媛还组织了一场特殊的结对活动,邀请常州龙城小学“禾悦班”的学生,以及常州市税务局援建30年的安徽金寨常州税务希望小学的师生,一起走进长江大保护展示馆。看着馆内长江生态治理前后的对比照片,听着张媛讲解税收如何支持环保项目,金寨希望小学的学生廖心怡说:“原来税收和保护环境关系这么大!回去以后,我要告诉同学和爸妈,一起爱护我们家乡的山和水。”

截至目前,张媛已走进龙城小学、薛家小学等7所中小学开展宣讲,她负责的“禾悦工程青少年普法志愿服务项目”还获评“常州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”。在她看来,每一次宣讲都是一次理念的传递,只要能让更多人了解绿色税收、支持生态保护,所有的付出都值得。

从长江之畔的企业车间,到渔民安置点的小院,再到充满欢声笑语的校园,张媛用脚步丈量责任,用行动书写担当。在守护一江碧水的路上,她始终坚信:只要每一个人都贡献一份力量,长江的水会更清,岸会更绿,我们的家园会更美。

(此文已刊载于9月24日光明网,作者:徐锐迪 毕赣斌)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