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交汇点新闻】税务护航,灌云绿色产业向“新”而行

发布时间:2025-07-14 10:17 访问次数: 来源:交汇点新闻 字体:[ 大 ][ 中 ][ 小 ] 打印本页 正文下载

清晨的灌云临港产业区,海风掠过千米海岸线,巨型风机叶片与朝阳同步转动,洋井码头的生物航油运输船正满载“绿色燃料”等待启航。在这片向海而生的土地上,华能风电的清洁能源、嘉澳新能源的循环生产、“渔光互补”的“板上板下”经济,正共同勾勒出灌云“绿色产业矩阵”。为助力灌云绿色产业向“新”而进,灌云县税务局立足税收职能,通过精准推送政策、护航合规经营、创新升级服务等,助力灌云绿色产业健康发展。

风“转”电来:税务赋能,破解风电产业“成长烦恼”

清晨的滩涂上,华能灌云海上风电项目的银白色风机群与翻涌的浪花相映成趣。这座总投资超50亿元的苏北清洁能源重点工程,截至2024年底已累计发电29亿千瓦时,等效减排二氧化碳241.28万吨。但巨额前期投入导致企业资金链紧张,设备维护与技术升级一度受限。

灌云县税务局主动对接,为企业定制“增值税即征即退+研发加计扣除”政策包,同时联合专业团队开展“税务合规体检”,从发票管理到风险防控进行全流程辅导。2024年,企业通过留抵退税和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获得超千万元资金支持。“这笔‘及时雨’让我们能将更多资源投向智能运维系统升级,风电场年发电量得到了提升。”华能灌云项目负责人表示,“规范的税务管理让我们既能享受红利,又能安心创新!”

“变废为宝”:税务助力,激活生物能源发展新动能

在连云港嘉澳新能源有限公司的装货区,满载着生物航煤的罐车正有序驶向洋井码头。这些由“地沟油”转化而来的“绿色燃料”即将正式启航奔赴国际市场。今年5月中旬,随着1.34万吨生物航煤成功出口,全国首个生物航煤“白名单”出口试点在灌云正式落地。这个源于城市废弃物的能源产品,开创了“政策创新+技术攻坚”的绿色生物能源发展新模式。

“从‘地沟油’到‘绿色燃料’,每一步研发都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。”企业财务负责人介绍。在企业技术攻关与市场开拓的征程中,灌云县税务局主动作为,为企业量身定制税费优惠方案,辅导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,并帮助企业规范研发费用归集、合同涉税管理等流程。如今,在税惠政策与合规服务的双重助力下,嘉澳新能源的生物航油产能持续提升,产品已成功打入国际市场,为绿色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
“渔光互补”:政策活水,催生绿色产业新篇

夏日的洋桥农场,千亩鱼塘波光粼粼,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,构成“板上发电、板下养鱼”的独特景观。 4月23日,灌云洋桥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(二期)全部光伏阵列投入发电,该项目是沿海集团贯彻落实国家“双碳”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,是推动地方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项目,项目全容量并网后,年均可提供清洁电能约2.49亿千瓦时,相当于每年节约标煤7.5万吨,减排二氧化碳20.5万吨。

“‘渔光互补’是一个新兴产业,投资周期长回报收益慢,从企业成立到陆续投产,税务部门始终关心关注企业的发展建设情况。”江苏沿海威通富云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,“多项税费优惠政策的出台不仅帮助我们解决了前期工程的资金难题,还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推广光伏板注入了活水!”灌云县税务局依托税收大数据建立“绿色产业企业库”,通过“政策匹配—精准推送—跟踪辅导”的闭环管理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。同时,灌云县税务局创新推出“一企一档”动态管理机制,帮助企业排查涉税风险点,有效防范涉税风险。

“我们将持续聚焦‘双碳’目标,以大数据精准识别企业涉税需求,推动企业将绿色发展理念与合规经营意识深度交融,为县域经济低碳转型提供更多税务方案。”灌云县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