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造起云潮 税务护新航

发布时间:2025-04-22 15:44访问次数:来源: 光明网字体:[ 大 ][ 中 ][ 小 ]打印本页正文下载

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,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。南京税务部门不断强化政策辅导和合规引导,助力科创企业在政策春风中“破茧成蝶”,助推南京产业实现开创性、突破性发展。

服务暖心,孕育科创“破茧”动力

南京某科学技术研究院用现代测绘实景三维技术,将“数字城市”变成了现实。道路车流、地下管道、建筑结构……众多空间应用数据在该企业地理信息综合应用平台的整合下,有条不紊地流转向政府机关、地方高校、中小企业等服务对象。繁华的“数字城市”并非一朝一夕建成,在企业孕育初期,他们也曾经历过一段在迷茫中摸索“破茧”的过程。

“企业刚成立的时候,经营团队人手和资金都不足。我们不仅要承担产品研发的压力,而且对税务政策和办税流程都缺乏经验。”该企业负责人童自华介绍道,“好在税务部门的各种服务政策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支持。”

最开始,是一场针对新办企业的政策宣讲会,让企业对于税收优惠与申报政策有了初步了解。随着企业一步步壮大,南京税务部门定期上门辅导答疑、解读政策,帮助企业顺利办理技术转让所得减免税优惠、高新技术企业评定、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申报等涉税事项。据悉,该企业今年已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超600万元,形成“创新研发—减税降费—成本降低—高质发展—创新研发”的良性循环,持续创新动力十足。

税惠乘风,扶持企业“展翅”起飞

走进南京某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的研发车间,2.2米高的机器人“天魁1号”依托四轮八驱底盘稳健移动,在工作人员屏气凝神地观测下,完成了在强磁干扰下严密执行小于0.1毫米误差的极限测试任务。

通过IIC T6级防爆认证的人形机器人“天魁1号”拥有15公斤双臂负载与3米垂直作业高度,在运动结构、电源系统、电气线路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特殊处理,可在化工巡检、应急救援等领域大显身手。

这位“超级英雄”的背后,是科研人员一次次反复修改与试验,是企业冲击材料科学、智能算法等“无人区”的近亿元研发投入。“科研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过程中最困难也是最关键的一环,尤其是亟待开拓的工业智能运维市场,研发成本的压力可想而知。”该公司负责人介绍道。

在该公司背着资金压力“负重起舞”时,南京税务部门及时送来了“直上青云”的税惠春风。2024年,该公司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超1700万元。税务部门创新构建“研发投入-成果转化-市场应用”全周期政策护航体系,持续的税收减免优惠助力该公司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行列。

该公司的发展轨迹是南京机器人制造行业的一道缩影。“从单个企业的原始创新,到整个产业的突破性发展,需要跨越巨大的鸿沟。”中国(南京)软件谷管理委员会负责人感慨道。

为了给整个行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突破动能,南京税务部门根据《促进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》,打造“政策包+服务链”生态,以“一企一策”精准服务机制,针对软件谷园区内4000家相关企业建立动态数据库,结合研发投入强度、专利转化潜力等数据定制专属服务方案,确保政策红利精准直达,助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。

法治筑基,构建市场“共舞”生态

当前,各领域科创企业生机勃勃,南京税务部门完善“预警—辅导—整改”全链条服务体系,引导科创企业合规经营、平稳发展。

作为实体经济的“筋络”,物流贯通生产和消费、内贸和外贸,但居高不下的成本一度成为实体企业减负的难点。

某物流有限公司凭借自主创新的“智慧物流监管平台”算法,将全国范围内的“公铁水”货运服务实况“一网打尽”,成功为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。

“智慧工业是国家支持的重点领域,自公司建立以来,我们也遇到了大大小小的税务合规管理难题。”该公司财务部经理曹莉说,“税务部门一直在税务登记、税种核定、风险管理等各方面给予我们详细指导,对于资产异地划转、铁路发票部分红冲等复杂业务,也逐个进行解释,为我们合规经营提供了有力抓手。”

依法治税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要素,不仅助力企业在平稳轨道上茁壮生长,也滋养着“稳定、透明、可预期”的市场生态。

南京税务部门将坚持以政策“暖风”吹动创新“春水”,以合规“堤坝”守护发展“长河”,在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过程中,书写“税护新质”的生动答卷。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